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产经 >正文

什么是躯体化障碍能治好吗(什么是躯体化障碍)

发布时间:2022-07-06 02:05:25许环璧来源:

导读大家好,知识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什么是躯体化障碍能治好吗,什么是躯体化障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在临...

大家好,知识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什么是躯体化障碍能治好吗,什么是躯体化障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在临床上,躯体化障碍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一种临床类型,还包括疑病性神经症、躯体形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其主要特征是患者反复陈述身体不适症状,不断要求体检,对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置之不理,不顾医生反复保证其症状并非基于躯体疾病。躯体症状的出现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的持续发生密切相关。患者往往拒绝探究心理原因,认为自己的疾病是生理性的,需要进一步检查。认为心理躯体化症状是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的产物。精神分析把躯体化的形成看作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一个人把自己内心的矛盾或冲突转化为内脏和自主神经的功能障碍,从而摆脱自身的困境。比如躯体化症状可以用来替代心中不愉快的感觉,缓解因某种原因而产生的自我罪恶感,表达一些想法和情绪等。所以患者利用躯体化症状来达到抑制潜意识的心理目的。躯体化症状使患者获得二次收益。一位母亲带着10岁的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妈妈说最近半年,孩子经常主诉头晕头痛。父母带他看了很多医生,做了很多检查,没有发现问题。绝望中,他们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学家。医生仔细询问了孩子及其家人后,明白了原因。原来,半年前,孩子父母离婚,孩子判给了母亲。孩子和父亲的关系一直很好。父母离婚后,孩子要过很长时间才能见到父亲。但自从孩子头痛发作后,父亲每次都会很关心地过来,陪母亲去医院检查,然后陪他玩。经过心理分析,医生认为孩子偶尔的头痛让他在无意中获得了利益,得到了父亲的照顾,而父亲的行为在无意中强化了孩子的症状,于是孩子有意无意地通过身体症状引起父亲的注意。经过心理医生的悉心指导,孩子的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2、有意无意地通过症状获取利益,是我们人类的聪明之处之一。人们请病假,拿劳保,逃避指责和批评,免除某些责任和义务,通过生病来寻求他人的关注和同情,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些患者并不是完全装出来的,而是有意无意的在玩这个游戏。就像玩物丧志一样,沉迷于这种游戏的后果就是无法自拔,以至于自怜自艾,怨天尤人,阻碍个人发展。发展受阻的结果是个体在玩病态游戏中得到强化,于是看病、检查、治疗就会成为他的重要工作。也就是说,一开始只是得到了一些好处,后来就把重心转移到了疑病症上。心理治疗中的森田疗法,强调的是不放弃生活和工作,顺其自然,就是为了摆脱这种魔法游戏,回归现实生活,所以治疗也在其中。由于社会文化所决定的行为准则鼓励躯体症状的表达,并能获得同情和理解,因此抱怨情绪困扰往往得不到倾听和支持,甚至被视为软弱无能,使得患者编造大量躯体症状以达到“次要利益”。因此,躯体化成为患者应对心理和社交困难,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方式。中国文化与躯体化。中国的患者更习惯于只向医生陈述自己的身体症状,希望帮助解决身体不适。因为中国人受儒家文化影响,强调克制、包容、和谐。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尽量避免直接表达爱恨情仇。而西方文化尊重个人表达需求和感受,回避被视为不正常。所以中国人习惯压抑情绪,过度压抑会导致恐惧、嫉妒、自卑等各种神经症的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是神经质的,让人丢面子,羞于表达,所以必然会导致对个体更强烈的排斥、压抑和否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结果,一方面,压抑的情绪导致躯体化症状;另一方面,他们只是利用躯体化症状公开求医,避免暴露内心的感受和冲突。躯体化症状的诊断要点:1。有生物、心理、社会等诱发因素,其中心理因素可能在医生的启发下充分暴露;2.症状众多,但模糊不清,涉及多系统,病程至少2年。患者对此不安,四处求医或用药;3.不断拒绝许多医生的建议和保证,即在他们的症状中没有对躯体疾病的解释;4.由其引起的症状和行为对社会和家庭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5.患者往往利用这些症状来应对精神压力,表达烦恼,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往往间接、不自觉地起到辅助作用;患者可以获得“社会效益”,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原有的心理和生理症状。躯体化症状不仅见于癔病,也见于其他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心因性疾病、恐惧症和躯体化妄想。得出结论,躯体化障碍的根本治疗是心理治疗和情绪调节,而不是零敲碎打的方法。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