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产经 >正文

10亿元“处理”核心产品,割在商业化前夜,和铂医药断臂求生

发布时间:2022-10-14 09:30:56费琬榕来源:

导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孙梦圆 于娜 北京报道距离商业化只有一步之遥,和铂医药却把核心产品“处理”了。近日,和铂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孙梦圆 于娜 北京报道

距离商业化只有一步之遥,和铂医药却把核心产品“处理”了。

近日,和铂医药连续发布公告,宣布将其处于临床后期的巴托利单抗(FcRn单抗)授权给石药集团子公司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交易总额高达10亿元;同时,结束其于中国的特那西普(HBM9036)三期临床试验,不再入组新受试者。《华夏时报》记者通过邮件向和铂医药方面询问相关事宜,截至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资本市场角度看,和铂医药今年遭遇了严峻流动性危机,资本市场震荡下行压垮公司流动性,导致被迫出售部分主营业务。而出售主营业务只会更加拉低公司的市场预期,估值将进一步承压,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市场悲剧,直接影响了企业运营和投资。

一停一“卖”

10月13日,和铂医药-B报收1.35港元,股价照比最高点跌去将近9成,与当初的发行价12.38港元相去甚远。

公开资料显示,和铂医药成立于2016年,2020年12月凭借18A新规在港股上市,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发现和开发免疫及肿瘤疾病领域的差异化抗体疗法。

凭借业内领先的多种抗体发现平台和合作引进授权,和铂生物建立了丰富且差异化 显著的产品管线。进度最快的两款产品引进自 HanAll 公司,分别是靶向 TNF-α 的特那西普,用于治疗干眼症,以及靶向 FcRn 的巴托利单抗,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当前均处于临床 III 期阶段。

华创证券8月研报曾指出,当前,公司拥有两款竞争格局良好且市场空间较大的产品(巴托利单抗和特那西普) 处于关键性临床 III 期,早期临床数据已经基本确定成药性,预计将在 2022 下半年到 2023 上半年完成临床试验并提交上市申请,进入商业化阶段。

然而,这一切都在10月10日的公告中戛然而止。

10月10日,和铂医药宣布,与石药集团全资子公司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巴托利单抗(HBM9161)在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开发、制造及商业化的独家权益转让于恩必普药业。

根据协议,和铂医药将获得最高总额超10亿元人民币,包括1.5亿元预付款及其他潜在里程碑付款;此外,和铂医药还将根据产品年度净销售额获得分层销售提成。

如果说卖出产品是回笼资金的不二之选,那停止产品临床开发,则更像是迫不得已。

同日,和铂医药公布,公司已决定按照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的建议,结束其于中国的特那西普(HBM9036)临床三期试验,不再入组新受试者。

公告表示,基于观察到的疗效不足趋势,IDMC建议公司根据临床试验方案终止该试验。因此,公司将不会对该试验新增受试者入组,但将继续依照临床试验方案为现有受试者进行随访。需要澄清的是,直至目前为止,试验过程中并无观察到任何严重安全隐患的信号。公告同时提示,公司并不保证最终将能成功营销特那西普(HBM9036)。

值得注意的是,除去特那西普和巴托利单抗,和铂医药的研发管线中已没有处于Ⅲ期试验阶段的产品。进展最快的HBM4003是一种全人源抗CTLA-4抗体。2022年中报显示,其单药及与PD-1联合治疗的适应证均处于Ⅰb/Ⅱ试验阶段。其他适应症和产品均处于Ⅰ期或临床前阶段。

断臂自救

陈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期港股市场震荡下行,由于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研发产能瓶颈问题日益凸显,再加上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疫情与脱钩风险不断加大了医药产业赛道的投资敏感性。再加上境内医保政策以及上市监管有所变化,未能及时调整过来的生物医药高科技赛道面临着空前挑战;一些拟上市独角兽陷入融资困境,进而爆发离职潮和管线难推等问题;已上市公司则普遍遭遇估值压力,和铂医药就是受到外部大环境剧烈波动影响的典型。

《华夏时报》记者查询发现,2020年和铂医药在港交所上市时,发行定价为12.38港元/股,按照2022年10月12日收盘价计算,公司股价仅为1.350港元/股,总市值10.37亿港元,相比最高点已跌去八成有余。

2022年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和铂医药实现营收2763万美元,同比增长1149.10%,账面现金结余为2亿美元,但同期的研发费用高达0.84亿美元,行政开支0.15亿美元,亏损也在同比扩大18.67%达到0.73亿美元。

事实上,自2021年6月以来,生物医药板块持续下行,进而引发一级市场投资收紧,今年开始,处于资本寒冬下的biotecch公司,多数会像和铂医药一样,或选择收缩管线,或与大型药企合作,或卖掉工厂,实现自救。

陈佳认为,对于和铂医药这类生物高科技企业而言,目前的资本寒冬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前月拜登签署行政令启动的《国家生物科技和生物制造倡议》目的很明确,就是针对中国生物技术制造产业链。

“为了熬过严冬,高科技医药行业企业必须抱团取暖。而应对当前困境的核心对策就是强化原始创新,靠新产品新市场来争取时间,渡过难关;等到资本市场回暖,给予生物医药赛道更多支持,和铂医药等高科技企业才能真正走出生存困境,有机会实现自我突破。”陈佳称。

见习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

标签:10亿元“处理”核心产品,割在商业化前夜,和铂医药断臂求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