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产经 >正文

新增普惠托位800个,副中心基础教育今年又有新动作

发布时间:2024-03-03 16:40澹台清才来源:

导读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2月29日,记者从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了解到,通州区今年将实施集团化办学体制...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2月29日,记者从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了解到,通州区今年将实施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干部教师素养提升、教育数字化新赛道、农村学校质量提升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五项工程,实现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提高、品质提升。


八年扩增基础教育学位5.6万个

2016年5月,中央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2017年,北京市教委印发“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支持计划”。记者从通州区教委了解到,八年来,通州区基础教育取得新发展。

在教育资源布局方面,通州区引入人大附中、黄城根小学、北海幼儿园等17所优质学校、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接收配套幼儿园33所。

在学位扩增方面,通州区义务教育阶段扩增学位近3.1万人,学前教育学段扩增2.5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全市排名前列,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近五年保持在90%以上。

在教师队伍方面,通州区招聘引进各类教育人才近三千人,其中研究生学历占比超50%。

五项工程助力教育质量跃升

通州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刘中阁表示,下一步通州区将深化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空间、队伍、办学等优质资源的“全学段、长链条、组团式”发展,有力推动副中心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推动干部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师德师风、育人本领整体提升。依托教育部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健全点线面体研修体系,打造学科基地、教科研基地,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4年,副中心将新增普惠托位800个,拟扩增幼儿园11所,公办园扩增学位3420个。落实《通州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计划》,通州区今年将成立区级创新学院,建立小初高、跨学段贯通培养机制。建设一批科学教育实验校,努力创建科学教育实验区。

此外,通州区还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教育元宇宙项目,深化“数据中枢”教育大数据平台、“智慧+”教学研评一体化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双师课堂建设。为加速提升农村学校质量提升工程,通州区将聚焦农村学校重难点问题,加大支持力度。

京津冀教育合作签约达168项

201路是2024年新学期北京市新增设的一处通学车站

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据北京市教委统计,近十年来,京津冀三地签署的教育合作协议达168项,建立的教育联盟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其中,依托“通武廊教育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三地组建3个教育联盟、12个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通州区33所学校与廊坊、北三县51所、天津武清区15所建立了“手拉手”合作关系。

为支持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北京市将通州区82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纳入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工作范围,实现全域覆盖,并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结对活动,指导“手拉手”学校深入对接,促进共同发展。

在论坛交流环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东城区景山学校分别代表引入的城区优质资源校交流了工作推进情况,通州区贡院小学、通州区张家湾中学作为全域城乡“手拉手”结对学校代表围绕提升手拉手合作实效,主动谋求双方共同发展进行了交流发言。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立足充分发挥手拉手支持,提升教科研水平进行交流分享。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三河市教育部门代表分别就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区域教育的新变化及取得的新成就做交流汇报。

作为在副中心开办的第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与总校之间的师生交流已成常态。“我们除了有教师之间的交流轮岗,通州校区也会组织学生到总校开展为期一周的深度留学。”西城区黄城根小学校长麦峰表示,在办好通州校区的过程中,学校牢牢把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课程建设实施这两个“发动机”,让分校成为一所与总校“同质”又独具自身特色的优质学校。

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在与通州区贡院小学结成“拉手校”后,校长亲自带队走入贡院小学,研讨学校办学实际中的痛点难点,并制定了资源共享、协同共进、共创未来的发展原则。“未来,我们双方将共同攻克干部队伍建设、服务学生成长、信息化赋能教育教学这三项重点任务。同时,我们也期待和垂杨柳中心小学以及众多兄弟学校一起,共同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通州区贡院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左春云说。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王攀表示,十年来,城市副中心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建设要求,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发展欣欣向荣。下一步,市教委将落实好第二期“支持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继续支持通州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于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意义,坚定教育协同发展的信心决心,努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基础教育的新贡献。

文字:常悦‍‍‍‍‍‍‍‍‍‍‍‍‍‍‍‍‍‍‍‍‍‍‍‍‍‍‍‍‍‍‍‍

编辑:姜思瑶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