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产经 >正文

95后的他复原了三星堆大展上的黄金面具和金杖,还复原了最先进的空间站→

发布时间:2024-02-25 17:39劳斌姬来源:

导读在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在进行的“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三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上,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张完整的黄金...

在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在进行的“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三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上,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张完整的黄金面具和一根金杖在展柜内熠熠生辉。



展览现场 ©王凯

而众所周知的是,2021年,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具惊艳世界,却只有残缺的一半。

如今,这张“完整“展现在观众眼前的面具出自B站红人——“才疏学浅的才浅”之手。



这位95后年轻人压抑不住地高兴和激动,他形容看到自己的手工作品与3000年前的原件“同框”展出时的心情:“对我这样的UP主,这是极大的肯定和认可,是一种身份自豪,现代的中国年轻人和3000年前的古人引发了共振。”

材质:三千年同样璀璨

最近,才浅在B站上的粉丝已逾500万,当初为什么要给自己取名才浅?那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面前,“才识尚浅”。

才浅回过头才发现,从2017年开始做UP主在网上投稿分享自己做手工的视频,而那一年,正好上海博物馆东馆破土动工,“这何尝不是一种巧合与感召呢?”



其实,才浅作为UP主最早的作品并没有与文物直接相关,而是做了一些动漫游戏或者电影道具的复原,却已流露出手艺人的匠心与创造力,比如给木材涂上苏打溶液并通电来获得雷电的花纹。



2021年,才浅花了15天的时间,用了500克黄金,“复原”了三星堆出土的面具。触摸不到原件是复原过程中无法克服的痛点,为此,才浅找来大堆的三星堆出土文物资料来确定面具的大小比例。



黄金这种材质所独具的极强的延展性和化学稳定性,决定了锤打的过程可以重复上万次。

“应该是先有青铜人像,再把黄金面板覆盖到青铜人像上进行捶打,直至完全贴合。每次落锤都要保证不能锤歪,尤其在薄的地方要小心翼翼不能锤破。”

千锤百炼之后,黄金依旧金光闪闪。原面具鼻子部分有一条花纹,才浅起初以为只是一个简单装饰罢了,但是在真正动手制作之后发现不仅仅是装饰这么简单。



“鼻子上的褶皱一开始我无论如何消除不了,但是当我把脸上的纹路敲打出来之后,褶皱居然和纹路神奇地融合在一起,化解了。”

他醍醐灌顶般地明白了3000年前的工匠的用意。

那一刻,现代年轻人的感悟超越时空击中了才浅,“3000年前,唯有黄金拥有如此光彩夺目的性质,那位工匠也为黄金的美丽耀眼璀璨所折服吧。”

这个过程被他拍成视频《15天花20万元用500克黄金敲数万锤纯手工打造三星堆黄金面具》上传在网上,收获点赞无数。

一旦投入文物的复原制作这个“小众”项目,才浅发现“大众”的关切与关心也聚焦于此,他曾开玩笑,如果面具的视频点赞超过百万,就再复刻三星堆金杖,没想到点赞短时间内就突破了百万,复刻金杖便迫在眉睫。



为了复刻这件已出土的中国同时期金器中体量最大的金杖,才浅才真正地去了一趟三星堆博物馆实地勘察,“连金杖里的那根木头芯都是三星堆遗址周边捡来的”。



经过反复观察,才浅认为复刻金杖对他来说没有难以攻克的难点,然而,待到真正投入制作过程中,他发现金杖上的纹路之精细,与想象中大不一样。若用当地博物馆提到的方法“錾刻”,即用一个小锤子不断敲打,很难达到原件的精细程度。

考虑良久,他采用了自制的牛骨刀以“划刻”的方式雕刻花纹,反复练习几个月,才敢在金杖上落刀。于是,金杖的制作时间,绵延了4个月。



工具:现代人自创一派

才浅大学所学的专业是电子信息,与古人手艺活都来自师承不同,才浅的手艺大都来自自学, “自创一派”。

看似信手拈来的工具都是他自己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玛瑙刀用来抛光,牛骨刀用来划线,锤子、剪子、刀这般简单普通工具之间的功能可以互相替代,会使用火枪,也会用到烤箱。



兴趣是第一驱动力,有了兴趣我就主动学习,木工、电工、喷漆、简单绘画……哪门手艺学到了一定程度之后都会相通。

才浅说小时候看电视里的旅游节目,就会注意到当地特色,贵州苗族如何做银饰,他看到那些画面就能大概理解其中的制作流程,无须刻意学习,加之近年来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速度也使得自学手艺的路途更加宽广。

2022年,才浅想要用自己的手艺来还原中国的空间站,这件作品有20-30厘米见方,用的材料依旧是黄金,但这一次,才浅特地跑到汕头去找了专业的镶嵌花丝工艺老师傅潜心学习了一段时间。“金丝焊接,对于火的温度控制要求特别高,必须通过颜色来感知是不是到了金属融化的温度和所需要的硬度。”



工作的时间从下午开始,直至夜深人静,日光流转的六七个小时里,才浅喜欢采用随机的音乐陪伴自己的一刀一划,他用最传统的手艺琢磨着一项最先进的科技,古今共振,“传统手艺要活起来,玩起来,才能有当代生命力。”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徐翌晟

图片:王凯摄影,主办方供图

编辑:吴旭颖

©新民晚报文化部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